一、行业发展情况
2023上半年,钢铁行业呈现产量回升、消费内弱外强的局面,整体不及预期。尤其进入二季度钢铁下游行业需求不足,钢材基本面逐渐恶化,钢价整体偏弱运行。上半年钢铁市场仍处于“高成本”、“低利润”的状态。
二、主要业务及产品
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有钢铁冶炼、压延加工、发电、煤化工、特钢型材、铁路、进出口贸易、科研、产品销售等,基本建成了以汽车钢为主的精品钢材基地,形成了60多个品种、7500多个规格的产品系列,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例达到80%以上,汽车表面板、家电板、石油管线钢等主导产品,被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等领域,并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2023上半年总营收为305.67亿元,同比下降12.70%。销售费用为0.70亿元,同比上升3.66%,管理费用为3.40亿元,同比下降3.61%,财务费用则为1.62亿元,同比下降44.88%,研发投入为9.70亿元,同比上升0.67%。
单位:亿元
分行业和业务 | 2023上半年 | 2022上半年 | 同比增减 | ||
金额 | 占营业收入比重 | 金额 | 占营业收入比重 | ||
工业 | 305.67 | 100.00% | 350.15 | 100.00% | 0.00% |
钢板 | 290.95 | 95.18% | 331.10 | 92.77% | 2.41% |
其他 | 14.73 | 4.82% | 19.05 | 7.23% | -2.41% |
三、经营模式
1、采购模式:公司采购模式包括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,国内物资采购通过集中采购、统一招标、比价、磋商的模式进行。国外物资采购通过长协采购、直接采购、公开和邀请招标、询比价、竞谈、磋商采购等模式进行,主要由本钢国贸代理。
2、销售模式:公司的销售分为内销和外销,内销主要采用直销模式,对大客户由公司直接对其销售,其他中小客户通过各区域销售子公司对其销售;外销主要利用本钢国贸多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积累的强大的营销网络,由其代理公司产品出口,并支付本钢国贸代理费。
四、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
公司紧密围绕鞍钢集团“7531”战略目标和本钢集团“1357”工作指导方针,树立“现金为王,用户至上”的经营理念,用足“对标+精益”两项硬措施,治理水平显著提升。
其主要经营指标完成,如生铁产量502.94万吨,同比增加7.93万吨,同比增幅1.6%;粗钢产量566.88万吨,同比增加47.06万吨,同比增幅9.05%;钢材产量813.71万吨,同比增加4.27万吨,同比增幅 0.52%。
2023年上半年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区营收数据
五、2023半年度工作主要体现
1、实施精品战略,汽车板产量、质量创新高
汽车板共生产124.9万吨,同比提高24.4万吨。此外,用户和产品内涵显著提升,直供用户订货比例提高到84%,拳头产品比例提高到35.28%。与此同时,顺利通过宝马、上汽乘用车等产线认证和11项产品认证。
2、坚持用户需求,实物质量水平大幅提升
全工序原品种一次合格率大幅提升,质量成本降低15%;并且A类直供用户合同、主机厂合同交付率达到100%。
3、推进极致降本,工序降本效果显著
依托日清日结系统,紧盯采购、制造、销售,坚持对标挖潜,以“零浪费”理念层层分解降本指标到岗位。公司吨钢耗电、鱼雷罐周转率、转炉煤气回收等19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4、持续集中优势力量,打造“明星产线”
以“明星产线”为引领,通过资源、政策等方面的倾斜,在实现经济运行的基础上,大幅提升生产效率。此外,各工序“明星产线”多次刷新产能纪录。
5、开展精益改革,推动管理提档升级
推进主辅分离、管办分离、专业化整合,机关部门编制优化118个。实施108项提升任务,完成率达到93%以上。并且,开展“红牌作战”活动,发现异常456项,完成整改95%;通过“两制一契”创新穿透式考核模式,签订率100%,同时推进精益课题 82项、改善提案1077项。
6、守住安全底线,打造现代绿色钢企
实行“黑名单”制度和区域限制性管理,累计识别安全风险11353项,按照“四化”清单,总体建设进度完成89%,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,绿化率达到14.53%。
数据源自: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
联系方式:info@globalmarketmonitor.com/181-6370-6525。
企业微信
181-6370-6525